富有异趣的魅力体验
最能展现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和多种族传统的,莫过于音乐和舞蹈。无论是本地马来人、原住民还是沙巴和砂拉越的各个族群,他们的舞蹈总是充满异趣、令人着迷。华人、印度人和葡萄牙人迁居马来西亚后,他们的家乡传统舞蹈也随着融入了马来西亚的文化和传统。
音乐
管弦乐队
马来西亚有两支传统管弦乐队:gamelan 和 nobat。源自印尼的 gamelan 是一支传统管弦乐队,使用锣和弦乐器,演奏的旋律欢快飘渺。nobat 是皇家管弦乐队,使用 serunai 和 nafiri 管乐器,为皇室演奏较为庄重的音乐。
热巴那大鼓(Rebana Ubi)
热巴那大鼓体型巨大,在古代的马来王国,响亮而富有节奏的鼓声用于传递各种消息,例如报警和宣布婚礼。后来,这种鼓作为乐器,出现在各种节庆表演中。
马来手鼓(Kompang)
马来手鼓是最流行的马来传统乐器,在各种节庆活动中广泛使用,例如国庆游行、各种公务活动及婚礼中。它有些像铃鼓(tambourine),只是没有叮当作响的金属圆片。马来手鼓最常用于大型乐队,通过重叠多个层次的节奏,产生富于变化的节奏组合。
甘布思(Gambus)
甘布思又叫做阿拉伯乌得琴,由波斯和中东的商人传入马来西亚。它可以演奏不同风格的马来民间音乐,主要在 Ghazal 音乐中担任主乐器。甘布思的制作工艺考究,采用多种木料,声音柔和,有些像大键琴。
沙辟(Sape)
沙辟是 Orang Ulu 族(沙捞越上游部族)的传统长笛。它是用一段木料掏空而成,再绘上彩色花纹,堪称木雕精品。过去它用于长屋内的治病仪式,而且是独奏,后来逐渐用于各种娱乐表演。它奏出的主题音乐通常用于伴舞,例如英雄舞和犀鸟舞。
舞蹈
马来玛蓉舞(Mak Yong)
玛蓉舞源于泰国南部的北大年(Patani)。据说当年每逢打仗,皇室女子、皇后和公主的丈夫出征在外,她们便以玛蓉舞作为消遣。玛蓉舞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戏剧形式,通过浪漫的剧情、舞蹈和咏唱,讲述马来王国鼎盛时期的故事。
骑马舞(Kuda Kepang)
骑马舞是爪哇移民传到柔佛州的一种传统舞蹈。舞蹈生动表现了伊斯兰圣战的凯旋场景,舞者骑在道具马上,踏着打击乐(通常包括鼓、锣和竹琴)的节拍翩翩起舞。
杂宾舞(Zapin)
伊斯兰文化对马来西亚的传统舞蹈影响甚大,最明显的例子是盛行于柔佛州的杂宾舞。这种舞蹈最初是由中东的穆斯林传教士传入,表演时伴以伊斯兰圣歌,旨在普及伊斯兰文明的历史知识。
久贾舞(Joget)
一种活泼热烈的舞蹈,是马来西亚最盛行的传统舞蹈。久贾舞原是葡萄牙民间舞蹈,于香料贸易时期传入马六甲。这是一种双人舞,舞步优雅轻快,又不乏俏皮和幽默。
烛光舞(Tarian Lilin)
一种女子舞蹈,跳舞的同时要保持小盘中的蜡烛不倒。
马来拳(Silat)
最古老的马来传统之一,既是一种能致人死地的武术,也是一种舞蹈艺术。马来拳动作华丽、引人入胜,极具观赏性。
中国舞狮
舞狮表演一般是在中国春节期间进行,特点是虎虎生风、威风八面。传说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种叫做“年”的怪兽,每逢除夕夜就出来吃人,以至于中国人心惶惶,除了狮子,任何动物都奈何不了它。舞狮者需要极高的协调性、优雅的气质和钢铁般的意志,表演时总是踏着响亮的鼓点和铜钹声。
舞龙
在中国文化中,龙是一种神秘的动物,象征着超自然力量、美德、多子多孙、警觉和高贵。舞龙表演一般是在中国春节时进行,据说能为来年带来好运和兴隆。一支舞龙队通常有 60 多人,表演展示了完美的协调性、高超的技艺和优雅的气质,令人心驰神往。
印度婆罗多舞(Bharata Natyam)
印度的一种经典舞蹈,堪称是流动的诗歌。舞蹈取材于古印度史诗,有 100 多种舞步和舞姿,显得张力十足、生动热烈。跳好这种舞需要多年苦练,一些孩子从五岁便开始学习。
邦拉舞(Bhangra)
邦拉舞是锡克教的一种民间音乐和舞蹈。最初这是一种丰收舞,不过时至今日,许多节庆活动中都能见到它,例如婚礼和新年。邦拉舞围绕着浪漫主题展开,表演者踏着朵尔鼓(dhol,一种双桶鼓)的隆隆鼓声载歌载舞,很是精彩。
沙巴和砂拉越的英雄舞(Ngajat)
英雄舞是砂拉越伊班族的传统舞蹈。它通常出现在鸟神庆典(Gawai Kenyalang)上。伊班族曾是砂拉越最令人生畏的猎头者,这种舞蹈就是献给凯旋归来的部落勇士的。英雄舞的表演者均为男性,他们戴着精美头饰,手持华丽的长盾,威风凛凛地来回跳跃,令人为之陶醉。
犀鸟舞(Datun Julud)
犀鸟舞是砂拉越肯雅族(Kenyah)女性的传统舞蹈。舞蹈的主题是欢乐和感恩,其创作者是肯雅族王子 Nyik Selong。过去,每逢部落勇士猎头归来或每年的丰收庆典,族人都会跳起犀鸟舞以示庆贺。这是一种用沙辟(sape)伴奏的单人舞,舞者手持犀鸟翎毛做成的漂亮羽扇,象征这种神鸟的翅膀。
苏马绍舞(Sumazau)
苏马绍舞是沙巴州卡达山族的传统舞蹈。这种舞蹈一般是在宗教仪式和平时生活中表演,用来庆祝水稻丰收、驱赶邪灵和治病。它是一种男女合舞,以轻柔舒缓的舞姿模仿鸟儿飞翔。
竹竿舞(Bamboo Dance)
竹竿舞也是一种非常盛行且颇具观赏性的传统舞蹈。人们手持两根长竹竿,在脚踝高度平行于地面。随着快节奏的鼓点,竹竿相互拍击。跳舞的人要越过竹竿或跳入竹竿之间,这需要身手矫捷,否则脚会被夹住。
原住民(Orang Asli)
马来半岛原住民的传统舞蹈深深扎根于他们的信仰。巫医常常通过舞蹈仪式与魂灵沟通。此类舞蹈有玛美里族(Mahmeri)的 Genggulang,Jah-Hut 族的 Berjerom,以及 Semai 族和 Temiar 族的 Sewang。
马六甲葡萄牙人的法拉佩拉舞(Farapeira)
Farapeira 是一种欢快的双人舞蹈,舞者穿着葡萄牙传统服装,通常以吉他和铃鼓伴奏。
布兰乐舞(Branyo)
主要受老一辈葡萄牙人的喜爱,与 Farapeira 相比,Branyo 显得较为沉稳。男性舞者穿着牛仔装,女性舞者穿着传统的卡巴雅(baju kebaya),配以蜡染布裁成的纱笼,随着鼓和小提琴的沉稳节奏左右摇摆。
|